热点透视
发布日期: 2020-03-05 |
阅读量:187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上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与过去的铁公机等传统基建有着明显不同。“新基建”更着眼于“新”,有着更多科技内涵,其聚焦的领域比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都是面向未来的“硬核科技”,符合产业升级需要,也代表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任泽平认为,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比如要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A股市场上,以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股行情火爆。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的种种表现无疑是经济活动的投射。“新基建”概念股走强的背后有两点值得思量。
一是“新基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撑起了一片天,从远程办公到在线课堂,从线上消费平台到无人商店,从无人机扫码到使命必达的物流战场,从智能护理、送药机器人到远程医疗……新产业新模式缓解了疫情的影响,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支撑。这些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巨大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二是“新基建”符合政策导向,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此外,部委政策也在持续加码“新基建”。工信部近期多次表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制定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基站建设力度;交通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称车联网将是5G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
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我们就已经在寻找除了房地产和汽车以外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新万亿产业,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这一系列信息技术就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成为经济增长强劲的内生性驱动力。而疫情暴发以后,一方面对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信息技术提供了可能的应用场景,催化了相关应用的产生,推动了相关平台和产业链的发展。
国盛证券认为,2月份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而后工信部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作为经济逆周期稳定器,将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关注:中兴通讯、中际旭创、新易盛、光环新网、数据港、宝信软件。